印度光辉战机发动机困局:从美国转向法国?
作为印度自主研发的4.5代战斗机,光辉战机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,甚至屡遭印度空军嫌弃。其中,发动机问题一直是制约其性能的关键短板。
坎坷的国产化之路
印度最初雄心勃勃,试图自主研发卡弗里(Kaveri)发动机,但最终以失败告终,不得不转向国际采购。早期的光辉Mk1和Mk1A型号选择了美国通用电气(GE)的F-404发动机,采购数量超过200台,勉强满足了基本推力需求。而计划中的Mk2和海军舰载型N-LCA则打算升级为更先进的F-414发动机。然而,由于美国的技术转让拖延,印度近期开始考虑新的合作伙伴——法国。
美印谈判:漫长的拉锯战
展开剩余69%印度与GE关于F-414发动机的谈判始于2012年,但直到2023年6月才签署初步协议。谈判耗时11年,主要原因是印度希望获得80%的技术转让,以实现本土化生产并减少对美国的依赖。最终,GE同意转让包括热端涂层、单晶叶片和激光钻孔等关键技术。如果协议最终落地,这将是印度国防史上与美国达成的技术转让比例最高的合同,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,计划在印度本土生产240台F-414,装备约200架光辉战机。
尽管美国国会在2023年8月批准了这项合作,但直到今年9月,双方仍在进行第六轮谈判。此前谈判接近尾声的说法显然过于乐观。美国仅口头承诺在2025年底或2026年3月正式签约,并承诺印度自产的首台F-414将于2029年4月下线。然而,这一时间表能否兑现,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。
法国趁虚而入?
今年5月,多家印度媒体报道称,由于对美国公司的拖延不满,印度已开始考虑法国赛峰集团(Safran)的发动机作为备选方案。法国方面迅速回应,表示愿意提供100%的技术转让,并帮助印度建立完整的生产线。这一提议对印度极具吸引力,尤其是美国一直拒绝转让的高温材料技术——这正是印度国产卡弗里发动机失败的关键原因。如果能够从法国获得这项技术,印度未来的国产发动机研发或将迎来转机。
印度的战略考量
印度转向法国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:
1. 美国谈判进展缓慢:F-404和F-414的交付一再延误,甚至导致近期交付的光辉战机中,仅有少数几架安装了发动机,闹出笑话。
2. 技术转让需求迫切:印度希望彻底掌握发动机核心技术,摆脱对外依赖。
3. 武器来源多元化:印度一直主张分散采购渠道,避免受制于单一国家。
中印空军对比下的焦虑
印度此次的急切心态,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空军的飞速发展。过去几十年,印度曾凭借美制战机在地区空中力量中占据优势,甚至一度在边境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。然而,进入21世纪后,中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远超印度,如今已形成碾压性优势。这种巨大的落差让自诩为南亚霸主的印度难以接受,也促使印度加速推进光辉战机的升级计划。
结语
无论是选择美国还是法国,印度的根本困境在于自身航空工业的薄弱。从卡弗里发动机的失败,到如今依赖外国技术生产光辉战机,印度始终未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。而这一次的发动机之争,或许将成为印度航空工业能否真正走向自主的关键转折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